在汕尾这片融合红色血脉与海洋活力的热土上,一群身着文艺志愿者的身影常年穿梭于渔村码头、田间地头。自2014年成立以来,汕尾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汕尾文志协”)如同一条坚韧的文化根系,深深扎入基层沃土,402名注册会员与1028名注册文艺志愿者将千余场精神文化盛宴精准送达基层末梢。他们用艺术滋养心灵,以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善美之城”建设不可或缺的文艺力量。
以人为本传薪火
文艺志愿服务的长青之树,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根基。汕尾文志协深谙此道,将队伍建设视为生命线。协会不仅自身汇聚了402名注册会员和1028名注册文艺志愿者,更以战略眼光向下延伸,近三年推动陆丰、海丰、城区陆续成立县级文艺志愿者协会,使汕尾成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县级文志协全覆盖的地级市。
这支不断壮大的“文艺轻骑兵”队伍,现已拥有5个团体会员,更培育了89名省级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为基层文艺持续输送着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县级队伍的建立,标志着文艺志愿服务的触角更深、更广地延伸至城乡末梢,也为发掘和培养本土文艺新苗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让文艺志愿的薪火在基层生生不息。
深耕沃土结硕果
人才队伍的壮大,直接催生了丰硕的本土文艺创作与传承成果。汕尾文志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引导文艺志愿者深挖地方文化富矿,创作出一批唱响时代强音、彰显汕尾特色的精品力作。小品《此路不通》、歌曲《再奔海陆丰》、汕尾渔歌《渔家赶上了新时代》等作品,不仅生动反映了时代精神,展现了独特的汕尾风貌,更因其贴近群众生活而广受欢迎。这些扎根于本土的创作在艺术上也获得了高度认可,协会推荐的多部作品在汕尾市一届、二届文艺奖评选中屡获佳绩,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餐桌。
在非遗传承领域,协会依托汕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志愿服务化作激活古老艺术的密钥。他们大力组织渔歌、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麒麟舞、钱鼓舞等非遗项目的展演、教学和普及活动,让这些承载着地方记忆的艺术瑰宝重新焕发时代光彩。特别是“善美杯”汕尾市首届民乐大赛的成功举办,为传统民乐搭建了展示与竞技的舞台,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让非遗在志愿服务的活水中奔涌不息。
千场甘霖润万家
艺术创作的最终归宿,是服务人民、温暖人心。汕尾文志协的志愿者们,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将千场文艺甘霖精准送达基层的每个角落。“送欢乐下基层”是他们持之以恒的行动号角,持续组织戏剧、音乐、舞蹈、书画、摄影等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敬老院。渔村码头回荡起悠扬的渔歌,校园操场跃动着青春的舞步,企业车间飘散着翰墨的清香,田间地头洋溢着欢声笑语……无论是“文艺志愿1+1”活动,还是汕尾市文艺志愿服务宣传月,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将欢笑、艺术和关怀直接送到百姓的家门口。
汕尾文志协还创新性地将文艺志愿服务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拓展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陆河县东坑镇和陆丰市碣石镇成功挂牌“省、市、县三级文艺家挂驻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挂牌8个市级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成为融合探索的标杆。在这里,乡村振兴摄影作品展记录着乡村蝶变的瞬间,艺术惠民讲座滋润着百姓的心田。“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下基层”等大型活动,通过系列惠民演出、特色课堂等多元形式,源源不断地为基层输送着文化的养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430特色艺术课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平台提供公益艺术辅导,播撒下艺术的种子;而承办汕尾市纪委监委主办的“清风海陆·廉润南粤”廉政文化主题晚会,则巧妙地将文艺的力量注入廉政建设,展现了文艺铸魂的多元维度。
累计组织活动千余场次,参与志愿者逾万人次,惠及群众数万人--这组沉甸甸的数字,是汕尾文志协扎根沃土、服务人民最有力的见证。他们的足迹有效缓解了基层文化供给的不足,显著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为汕尾营造出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2024年,在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烛炬相映 善美同行”汕尾文艺志愿服务十年展,以丰富的图文影像深情回顾了这段用艺术温暖人心的光辉旅程,赢得了观展市民的广泛共鸣与赞誉。
从渔歌悠扬的南海之滨到红色浸润的乡村巷陌,汕尾的文艺志愿者们始终怀揣着赤诚的艺心,行走在服务人民的广阔天地间。他们将继续携手各文艺家协会,团结广大文艺志愿者,用艺术传递城市温度,以文化凝聚奋进力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汕尾,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加动人的崭新乐章。
撰文:黄镜群